摘要:你知道血吸蟲病的發(fā)病原因有哪些嗎?血吸蟲卵主要沉積于肝臟內和腸壁黏膜下層,病變以肝臟和結腸為主。在直腸、乙狀結腸和降結腸,早期變化為黏膜水腫,片狀出血,黏膜有淺潰瘍。
你知道血吸蟲病的發(fā)病原因有哪些嗎?血吸蟲病的發(fā)病季節(jié)多在夏秋季,隨侵入病原體的多寡和肺部病變范圍而異,除了其臨床表現外,還可引起其他疾病。本病可導致肺心病,心力衰竭。
血吸蟲病的發(fā)病原因如下:
1.病因
(1)病原:日本血吸蟲雌雄異體,寄生于人畜終宿主的腸系膜下靜脈,蟲體可逆血流移行于腸黏膜下層的靜脈末梢。
(2)傳染源:患者和保蟲宿主,保蟲宿主有牛、馬、豬、犬等。
(3)傳播途徑:主要通過皮膚,黏膜與疫水接觸受染。
(4)易感人群:人群普通易感。
2.發(fā)病機制
日本血吸蟲早期的病理變化主要是由其蟲卵引起的,大量蟲卵沉積在肝臟或其他組織中,形成許多肉芽腫;同時大量漿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,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呈輻射樣排列。急性血吸蟲是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的混合表現;慢性與晚期血吸蟲的免疫病理變化屬于遲發(fā)超敏反應;而血吸蟲病肝纖維化則是在肉芽腫基礎上產生的。人體感染血吸蟲后可產生伴隨免疫,這種免疫無損于體內的成蟲,但對血吸蟲尾蚴的再感染具有抵抗力。
3.病理
血吸蟲卵主要沉積于肝臟內和腸壁黏膜下層,病變以肝臟和結腸為主。在直腸、乙狀結腸和降結腸,早期變化為黏膜水腫,片狀出血,黏膜有淺潰瘍;慢性患者因纖維組織增生而增厚,可引起息肉和結腸狹窄。肝臟早期腫大,慢性期門靜脈區(qū)纖維組織增生,產生干線型肝硬化;特點是肝內門靜脈阻塞,形成門靜脈高壓,引起腹水、脾腫大及食管靜脈曲張。除此以外,蟲卵沉積于肺、腦等器官也可引起異位損害。
以上就是關于血吸蟲病的發(fā)病原因的介紹了,希望可以幫助到您。